當“十四冬”坐上科技的“雪車”
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20日電(記者恩浩、魏婧宇、王雪冰)“十四冬”開幕式的場地是內蒙古冰上運動訓練中心速度滑冰館,為了在有限空間里展示豐富元素,開幕式團隊創新運用了頂部環形投影、可編程珠鏈幕、AR虛擬視效等先進技術,實現了“數實交融”,讓“小”場地里的視覺空間極大延展:開幕式上,觀眾時而置身于冰雪世界,時而漫步在遼闊草原,沉浸感滿滿。
多形式技術手段、多維度演出空間、多層次視聽呈現,一場體現時代特征、弘揚體育精神、彰顯文化自信的體育文化盛宴,通過“十四冬”開幕式得以精彩呈現。不過,這些只是科技創新成果運用于“十四冬”的冰山一角。
在備戰過程中,各隊紛紛借助科技提升訓練保障水平。“我們通過高速攝像機拍攝隊員訓練畫面,再通過軟件記錄分析冰壺線路、投壺力量等數據,使訓練更加數字化、精細化。”內蒙古冰壺隊教練郭文利說。
天津隊的訓練基地則配備了高壓氧艙、低壓氧艙、液氮冷療艙等高科技設施。“以液氮冷療艙為例,低溫環境有助于運動員快速擺脫肌肉酸痛與疲勞。”天津市體育局局長李克敏說。
“十四冬”主會場內蒙古冰上運動訓練中心是由速滑館、短道速滑館、冰球冰壺館等建筑組成的場館群。在這片場館群里,觀眾如何快速找到座位區域,記者如何精準“鎖定”攝影點位,通過場館仿真系統可以在虛擬世界中了解、預演真實世界中的場景。
呼倫貝爾市冰上運動中心副主任羨雪瑞介紹道,通過數字孿生、虛擬仿真技術,構建出高精度的數字虛擬空間,打造了內蒙古冰上運動訓練中心的數字建筑孿生基礎模型。“有些人不在場館里,但是又想了解場館里的準確情況,比如運動員沿哪條動線活動、裁判員從哪幾個門進入場地、電視直播選擇哪些機位,都可以通過場館仿真系統生成小視頻進行演示,就仿佛置身在場館中。”
短道速滑、冰壺等冰上項目比賽對場地冰面要求很高,任何小的瑕疵都可能對比賽產生影響,因此,需要對場館內的溫度、濕度等關鍵數據做到實時、精準監測。
“近期場館內溫度過高,可能對比賽有影響,你們能監測到場館高處的溫濕度等數據嗎?”2月12日,內蒙古冰上運動訓練中心短道速滑館長于洋提出一個新需求。“沒問題,交給我!”“十四冬”呼倫貝爾市氣象分中心技術保障組組長王涵的回答底氣十足。
“氣溫11.6攝氏度,相對濕度14.3%。”王涵拿出一部手機大小的設備講解道:“這個小不點,名叫穿戴式多功能袖珍手持氣象站,是特別為保障短道速滑場館賽事準備的。它適合安裝在場館內的狹窄空間,能夠實時監測氣溫、濕度、風速、氣壓、冰面溫度等氣象要素,數據監測頻率可達秒級,同時無線傳輸到氣象分中心,為場館溫度、濕度等控制提供精準依據。”
此外,比賽用具里也隱藏著“黑科技”。例如,在“十四冬”比賽使用的冰壺中,就安裝了智能傳感器,能夠監測出運動員手部與手柄的離合狀態,自動識別運動員投擲出手時是否違規,確保比賽公平。
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: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:0538-6272000 郵編:271000
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:Copyright(C) my053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魯B2-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-1